鄉鎮菜市場設計:老人趕集便利化
鄉鎮老菜場改造設計,重點得讓老人們逛得舒坦!佰映設計專注鄉鎮菜市場設計,致力于打造老人趕集便利化環境,提升市場使用體驗,融合人性化設計理念,讓鄉鎮菜市場煥發新活力。
隨著鄉鎮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菜市場作為老人日常采買的核心場所,其設計對老年生活質量影響重大。傳統菜市場臺階高、通道窄、休息區少等問題,給老人趕集添了不少麻煩。從適老化改造角度,優化鄉鎮菜市場設計,可從這 5 大關鍵要素入手,讓老人趕集更輕松。
鄉鎮菜市場設計一、無障礙通道全覆蓋
老人腿腳不便,傳統菜市場的臺階、狹窄通道,成了 “攔路虎”。適老化改造第一步,就是打造無障礙通道。取消市場內所有臺階,換成緩坡道,且坡度要≤1:12 ,這樣輪椅、推買菜車都能順暢通行。通道寬度至少 1.8 米,給老人足夠活動空間。
二、復合式休憩空間
趕集對老人來說,是個體力活。每 50 米設置帶靠背的休息座椅,搭配茶水供應點,讓老人逛累了能隨時坐下歇歇腳、喝口水。還能利用廊柱空間,設置 “助老服務站”,提供代提重物、免費血壓檢測等服務。比如老人買了不少菜提不動,服務站工作人員能幫著送上車;定期測血壓,也方便老人關注自身健康,把菜市場從單純購物地,變成有溫度的 “休憩點”。
三、人性化柜臺設計
傳統菜臺、貨架,沒考慮老人身體特點。改造時,菜臺高度降至70-75cm(標準是80cm ),還預留輪椅插入空間,坐輪椅的老人也能方便選菜。干貨區貨架用 “階梯式” 陳列,把常用、輕便商品放低層,重物、不常用的放高層,避免老人彎腰、踮腳、彎腰,拿取商品更輕松,減少身體負擔。
適老化菜市場設計
四、服務設施升級
服務臺旁設置透明寄存柜,方便老人臨時存放重物,減輕購物負擔;同時配備放大鏡、老花鏡、急救藥箱等常用物品,滿足老人不時之需。在攤位交互設計上,采用 “雙界面” 攤位結構,上層為常規售賣面,下層增設傾斜式透明展示窗,方便彎腰不便的老人查看商品。
五、適老化細節補充
除了以上四點,還有不少細節能提升老人趕集體驗。比如在市場入口、通道關鍵位置,設置大字體、高對比度的導視牌,方便老人找攤位;衛生間加裝扶手、采用坐便器,適配老人如廁需求。這些細節,從視覺、行動全方位照顧老人,讓他們在菜市場,每一步都感受到被關心。
菜市場設計效果圖
【佰映總結】鄉鎮菜市場設計的適老化改造,從通行、休憩、購物、服務到細節,全方位為老人考量。讓菜市場不再是老人趕集的 “困難場”,而是充滿關懷的 “便利站”,助力老人享受便捷、溫暖的采買生活,也讓鄉鎮的煙火氣,更適配老齡化社會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