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貿市場改造:規劃設計階段必做的5項用戶調研要點
本期分享農貿市場改造在規劃設計階段必做的5項用戶調研要點,包括市場需求、消費習慣......等,為改造項目提供科學依據。
在農貿市場規劃設計階段,充分的用戶調研是確保改造方案貼合實際需求的關鍵。以下為農貿市場改造規劃設計中必做的 5 項用戶調研要點,為改造項目提供科學依據。
1、周邊居民消費習慣調研
周邊居民是農貿市場的核心用戶群體,其消費習慣直接決定市場的功能布局與業態規劃。調研需重點關注:
- 日常采購時間分布,如早晚高峰時段,以此設計合理的人流通道與出入口位置;
- 主要采購品類及頻次,比如生鮮蔬菜、肉類、糧油等的需求占比,幫助確定各業態區域的面積分配;
- 對價格敏感度與品質要求,明確市場定位是偏向平價便民還是精品化,進而影響攤位規格與裝修標準。
2、商戶經營需求調研
商戶是農貿市場的運營主體,其經營需求的滿足程度關乎市場的長期活力。調研內容應包括:
- 攤位面積與格局偏好,不同品類商戶(如水產、熟食)對給排水、通風、電力的特殊要求;
- 配套設施需求,如倉儲空間、卸貨通道、冷鏈設備等,確保商戶經營便利;
- 對市場管理的建議,如攤位租賃方式、衛生管理標準、促銷活動支持等,為后期運營模式設計提供參考。
3、空間功能與動線調研
合理的空間布局與動線設計能提升用戶購物體驗,減少擁堵問題。調研需結合實地勘察與用戶反饋:
- 現有市場的空間痛點,如通道狹窄、區域劃分混亂、指示標識不清等,針對性提出優化方案;
- 購物動線習慣,用戶是否傾向于環形瀏覽或直線穿梭,據此規劃主通道、次通道的走向與寬度;
- 配套功能需求,如休息區、公共衛生間、停車場的設置位置與規模,滿足居民多元化需求。

4、基礎設施與環境需求調研
農貿市場的基礎設施與環境品質是居民關注的重點,直接影響其選擇意愿。調研應涵蓋:
- 衛生環境訴求,如地面清潔、垃圾處理、異味控制等,確定通風系統、排污管道的設計標準;
- 安全設施需求,如消防通道、監控設備、防滑地面等,保障用戶與商戶的人身安全;
- 智能化設施接受度,如自助支付、線上預訂自提點、價格公示屏等,判斷是否引入智慧化改造元素。
5、區域文化與特色需求調研
結合區域文化特色進行改造,能讓農貿市場更具辨識度與歸屬感。調研可圍繞:
- 當地傳統飲食文化與特色農產品,考慮設置地方特色攤位或文化展示區,增強市場獨特性;
- 居民對市場文化功能的期待,如是否希望融入社區活動空間、農產品科普區等,拓展市場的社交屬性;
- 與周邊環境的協調性,市場外觀設計、色彩風格需與周邊建筑、社區氛圍相匹配,避免突兀感。

小佰總結道:農貿市場改造并非簡單的硬件升級,而是以用戶需求為核心的系統性工程。通過全面的用戶調研,將居民、商戶的實際需求轉化為具體的設計參數,才能打造出功能完善、體驗舒適、富有活力的現代化農貿市場,真正實現 “便民、利民、惠民” 的改造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