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場設計:理性看待網紅元素
今天為大家分享在菜市場設計中理性看待網紅元素的心得,一起探討如何平衡實用與新意?避免過度追求菜市場顏值而忽略實用,最終打造既有煙火氣、又有新活力的便民生活空間。下面來看詳細介紹~
近年來,隨著城市更新的推進,菜市場的設計與改造成了關注焦點,而網紅元素的加入,讓這場改造多了幾分討論 —— 究竟該如何平衡實用與新意?菜市場設計的核心,又該落在何處?為此,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聊,如何正確看待菜市場設計中的網紅元素?
菜市場改造設計一、菜市場設計的核心——先守本,再求新
無論怎么改,菜市場的本質是買菜的地方。因此,菜市場設計的第一步,永遠是回歸功能本身。一個合格的菜市場,首先要解決好逛、好買、好停的問題:攤位布局是否清晰?生鮮、干貨、熟食區是否分區合理,避免串味?通道寬度是否足夠,能容下推嬰兒車的老人和拎著菜籃的主婦?采光通風是否到位,讓食材保持新鮮,也讓顧客逛得舒服?
這些看似基礎的細節,恰恰是菜市場改造設計的根基。比如一些社區菜場,改造時沒有急于堆砌網紅裝飾,而是先重新規劃動線,把雜亂的臨時攤位整合,增設了無障礙通道和母嬰室,又在水產區加了防滑地磚和排水槽。改造后,雖然沒有亮眼的打卡點,卻因為好逛、干凈、方便,客流比以前多了三成。這說明,實用永遠是菜市場設計的第一準則。
網紅菜市場設計
二、網紅元素:是錦上花,非必需品
近年來,網紅菜市場成了熱詞。彩色瓷磚、藝術壁畫、咖啡區嵌入…… 這些設計讓菜市場從接地氣變得有格調,確實吸引了不少年輕人打卡。但仔細觀察會發現,真正能長久火下去的網紅菜市場,往往是網紅元素服務于生活需求的結果。
比如部分老城區菜場,改造時保留了經營多年的老商戶,在墻面繪制了本地傳統市集的插畫,又在入口處設了一個菜價公示屏,標注每日平價菜。年輕人來拍照時,會被墻上的老故事吸引,也會因為透明的價格愿意常來買菜;老顧客則覺得還是熟悉的味道,只是環境更舒服了。這種改造,是用網紅元素喚醒了菜市場的文化屬性,而不是為了網紅而丟掉煙火氣。
相反,有些菜市場改造時一味追求顏值,把攤位改得狹小精致,卻容不下大捆的蔬菜;為了視覺統一,讓賣魚的商戶用玻璃缸代替傳統水盆,結果換水不便,反而影響了食材新鮮。這樣的網紅,往往火不過三個月 —— 畢竟,沒人會為了拍張照,天天去一個買不到新鮮菜的地方。
菜市場蔬菜設計
三、專業設計:讓菜市場既有煙火氣,又有新活力
菜市場改造設計,說到底是為了讓生活更便利、更有溫度。理性看待網紅元素,不是拒絕創新,而是要把握度:讓裝飾服務于功能,讓新意融入日常。
具體來說,有三個方向值得參考:一是保留記憶點,比如老菜場的招牌、特色商戶,改造時盡量保留,再用燈光、陳列稍加優化,讓老顧客有歸屬感;二是嵌入小驚喜,比如在轉角處設一個本周時令菜展示臺,用手繪海報介紹吃法,既實用又有設計感;三是鏈接社群,比如留出一塊公共區域,偶爾辦鄰里廚藝分享會,讓菜市場不只是交易場所,更是社區交流的平臺。
說到底,菜市場的紅,不該是靠濾鏡和打卡撐起來的,而應是因為這里有新鮮的食材、公道的價格、親切的商戶,以及藏在柴米油鹽里的生活暖意。網紅元素可以是錦上添花的一筆,但永遠不該蓋過菜市場最本真的煙火氣。
【佰映總結】菜市場設計的終極目標,是讓每個人走進來,都能感受到生活在這里,真好。守住這份初心,無論有沒有網紅元素,它都會是城市里最動人的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