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先行!農貿市場改造的“減法”與“加法”
農貿市場改造設計
杭州飛洋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分享農貿市場改造中的設計策略,探討如何通過‘減法’與‘加法’設計,實現市場空間的優化升級,打造更舒適、高效的購物環境。
現在很多地方的農貿市場都說要改造升級,但怎么改?如何升?今天我們就聊聊農貿市場改造設計中的“減法”和 “加法”~
一、改造 “減法”:告別臟亂差
1.減雜亂:讓市場整齊有序
先把東一個西一個的攤位規整好,統一劃分區域。蔬菜區、肉類區、水產區分開安排,通道留得寬寬的,就算推著嬰兒車也能輕松通過。亂七八糟的廣告牌也該清理一下,換上清晰明了的價格標簽和指引牌。
2.減隱患:安全最重要
老市場最讓人頭疼的就是臟和亂。改造時要重點解決排水問題,讓地面保持干爽;電線全部重新布置,避免安全隱患;燈光要明亮,讓每個角落都看得清清楚楚;還要增加通風設備,夏天再也不怕悶熱難聞了。
3.減負擔:煙火氣可別丟了
做減法不是把市場的特色都減掉。那些熟悉的吆喝聲、攤主熱情的笑臉、本地特色的農產品,這些可不能減。改造是要提升環境,不是要把市場變成冷冰冰的大超市。
二、改造 “加法”:提升體驗感
1.加功能:不只是買菜的地方
現在大家去市場,不光是為了買菜。能不能加個休息區,讓逛累的老人歇歇腳?添個便民窗口,提供配鑰匙、修鞋服務?甚至開辟個小角落,讓孩子們也能安心跟著爸媽來買菜?這些貼心的添加,能讓市場成為社區的生活中心。
2.加智慧:買菜也能很時尚
引入智能電子秤,不怕短斤缺兩;支持手機支付,不用再擔心沒帶零錢;甚至可以通過手機APP提前下單,到市場直接取貨,省時又省力。這些智慧升級,讓買菜體驗跟上時代步伐。
3.加文化:讓市場有溫度、有記憶
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飲食文化。把本地的特色農產品、傳統小吃通過展示墻、特色攤位凸顯出來,讓市場成為傳遞鄉味、記憶的場所。這樣的市場,才真正有魅力。
最后飛洋小編得說句實在話,農貿市場改造的 “減法” 和 “加法” 不能顧此失彼,設計可要平衡好。讓農貿菜場既保留以往的親切感,又增添現代化的舒適感。這樣的市場才是咱們大家真正愛去買菜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