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貿市場建筑設計:通風與采光的重要性
本期為大家分享在農貿市場建筑設計中通風與采光的重要性,一起探討如何通過科學設計提升市場內部環境,創造舒適購物體驗!
在農貿市場建筑設計與規劃進程中,通風和采光設計看似基礎,實則對消費體驗、經營效益以及市場長期運營影響深遠。本文將從設計邏輯切入,剖析通風與采光的核心價值,為農貿市場規劃提供思路。
一、農貿市場的通風設計
農貿市場經營場景特殊,生鮮區的水產腥味、肉類區異味以及干貨區潮濕空氣,若無法及時流通置換,不僅會使消費者遠離,還會加速食材變質,影響商戶收益。通風設計是解決這類問題的核心。
自然通風可借助建筑結構實現,是經濟的方式。設計時,在市場兩側設置大面積可開啟外窗,搭配頂部透氣天窗,形成 “下進上出” 的空氣對流通道。像南方多雨地區的農貿市場,利用高側窗與天窗組合,既能引入自然風,又能通過天窗快速排出濕熱空氣,維持市場干爽。
針對規模大、布局復雜,如多層農貿市場、地下層生鮮區的市場,單靠自然通風難以覆蓋全域。此時機械通風系統需精準補位:在異味集中的水產、活禽區,安裝強排風機快速抽走污濁空氣;在市場公共通道,布置新風系統持續輸入新鮮空氣,保障整體環境清新。
二、農貿市場的采光設計
明亮、舒適的光線環境,是農貿市場 “煥新” 的直觀體現。良好的采光設計,能讓消費者清晰辨別食材品質,提升購物愉悅感,也能幫助商戶降低照明成本,優化商品展示效果。
利用自然光為農貿市場采光設計首選,可通過大面積采光窗、玻璃屋頂實現。比如在市場主通道上方設計連續玻璃頂,讓陽光均勻灑落,消費者行走時視野通透,商戶無需白天開啟大量照明。同時搭配遮陽設施,如電動遮陽簾、防曬涂層,避免強光直射導致食材變質、消費者視覺不適,平衡采光與實用需求。
當自然采光不足,如傍晚、陰雨天,人工照明需精準 “接力”。不同區域需差異化設計:生鮮區用冷光燈,還原果蔬鮮亮色澤、肉類紅潤質感,刺激消費欲;干貨區選暖光燈,營造溫馨氛圍,凸顯糧油、干貨的飽滿質感;公共通道則以中性光為主,保障行走安全與視覺舒適。

三、通風與采光的協同設計邏輯
通風與采光并非獨立模塊,二者協同設計,能實現更好效果。
設計貫穿多層的采光天井,既作為自然采光的 “通道”,讓陽光深入市場內部;又可成為垂直通風井,熱空氣隨天井上升排出,新鮮空氣從底層補充,形成高效循環。
通風與采光的合理設計,能直接降低市場運營成本。自然通風減少風機運行時長,自然采光降低照明能耗,長期可節省大量電費支出。同時,健康、明亮的環境能吸引更多客流,提升商戶續租意愿,增強市場經營穩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