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城市的農貿市場設計差異有哪些?
從物業成本來看,選擇高成本的市場物業,市場方收取經營戶更高的攤位租金,經營戶必然會抬高菜價,一二線城市收入、消費水平普遍偏高。
新建農貿市場選址的特殊點:
基本點,是適用于任何新建農貿市場的選址,而特殊點,也是同樣重要的。我將在下文,就新建市場例舉三個特殊性。第一個,是一二線城市與三四線城市的選址差異;第二個,是城市中心與城市郊區的選址差異;第三個,是城市新小區和城市老城區的選址差異。
新建市場除了地理位置的考量外,還需要對建筑條件進行分析選擇:第一、建筑內的市場經營位置;第二、建筑結構的繁簡程度;第三、柱距;第四、進出口;第五、層高。
1、結合自身建筑條件,市場部分宜設置在建筑內的1-2層。因為市場屬于快速交易的場所,必須控制一次購物的最短時間,否則就失去了市場自身最大的優勢:高效、實惠。
2、不宜設置在剪力墻、結構分布復雜的建筑體內,也就是說適合設置在規則寬敞的建筑內。
3、因為受到攤位可使用的最小長度的限制,建筑主體柱子間距7.2米或8.4米為宜,如果柱距小于7米(例如:柱距6米)則不適合規劃為農貿市場。
4、購物流線、貨物進出流線,盡可能分流,即除購物主入口外,還需要在另一側設置貨物進出口。
5、因市場水電通風等配套設施要求,建筑單層層高應大于4.5米,比較有利于貼頂面設置水電橋架。
首先概括分析一二線城市與三四線城市有哪些明顯的差異:一二線城市商業發達,交通便利,競爭激烈,建筑覆蓋率高,消費水平高;三四線城市反之,商業分散、交通不便、競爭平和、建筑覆蓋率低,生活節奏緩慢。那么在市場選址上,根據以上區別,會發生哪些不同的變化呢?
從商業角度來看,一二線城市的商業布局更加成熟,商業連貫性更強,適合將市場設置在商業密集區;而三四線城市的商業連貫性一般較差,市場的選址不能完全依仗周邊商業。
從交通角度來看,一二線城市的公共交通更加便利,比如地鐵、輕軌、公交的路線十分發達,故而擴大了市場的服務范圍,尤其是靠近地鐵站的市場,可以直接服務2-3站以內的常住居民;而三四線城市交通可達性相對較差,故而必須緊鄰住宅區。
從同類競爭角度來看,一二線城市的市場競爭激烈,數量眾多,單個市場的規模較小,呈百花齊放的狀態,市場選址要求距離同類市場1km以上;而三四線市場總數少,單個市場規模大,選址要求距離同類市場至少2km以上。
從建筑條件角度來看,一二線城市交通擁堵,停車條件有限,很多市場都不具備足夠的停車場地,同時一二線城市的建筑普遍更加密集,樓層更高,消費者習慣了高層商業建筑,所以市場可以設置在建筑內的-1層至2層,甚至可以局部設置在3層;而三四線城市的土地利用率較低,停車條件普遍優越,這是一個優勢,但建筑密度低,商業建筑的總樓層也較低,人們很難適應在購物過程中上下樓,所以市場盡量設置在1層,一般情況不建議跨層。
從物業成本來看,選擇高成本的市場物業,市場方收取經營戶更高的攤位租金,經營戶必然會抬高菜價,一二線城市收入、消費水平普遍偏高,顧客能夠接受較高的菜價,所以選擇較高成本的農貿市場物業也是可行的;而三四線城市選擇高成本物業,會導致經營相對更加困難,從菜價上直接把消費者拒之門外。
本文禁止任何轉載、摘錄行為,違者必究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