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三鼎農貿市場
項目地點:杭州市西湖區三墩鎮 項目面積:約5375㎡
農貿市場改造設計案例:杭州三鼎農貿市場
項目名稱:杭州三鼎農貿市場
市場面積:兩層共約5375㎡
項目地點:杭州市西湖區三墩鎮
設計單位:飛洋建筑設計/飛洋市集設計研究
服務范圍:平面布局、效果設計、施工圖設計
【一句話項目概括】
【農貿+夜市】地鐵口零距離的現代化智慧市集,以年輕化風格與數字化體驗重塑市井煙火氣。

【項目概況】
三鼎農貿市場位于杭州市西湖區三墩鎮三壩地鐵口,交通極為便利,輻射周邊約1萬8千余戶居民。作為區域核心生活配套,市場經營品類涵蓋蔬菜、水果、肉類、水產、副食品等。2023年底完成全面提升改造,以智慧系統、年輕風格和高效率布局,成為融合傳統市集氛圍與現代消費體驗的標桿項目。
【核心挑戰】
地鐵口客流如何結合農貿場景變現?
如何打破傳統農貿市場“臟亂差”的刻板印象?
如何契合青年客群需求,提升購物體驗?
如何實現數字化升級并增強顧客信任感?
【優勢分析】
上下班客流:黃金交通區位,緊鄰三壩地鐵F/G1出口,日均人流量超萬人次,天然吸附通勤與社區客群。
成熟客群基礎:周邊居民對傳統市集依賴度高,改造前已形成穩定消費習慣。
智慧化基建:市場已完成數字化設備鋪設,配備多塊智慧大屏和查詢平臺,具備實現全面智慧運營的硬件條件。

【難點分析】
適配年輕消費需求難:原市場設施老化、布局混亂,難以吸引年輕消費者。
雙層空間利用難:市場共兩層,需合理規劃動線與業態分布,避免二層成為“冷區”,確保整體空間利用率。
業態同質化競爭難:在保障基礎品類的同時,需打造具有辨識度的業態亮點,增強市場吸引力。
【設計策略(放大優勢)】
夜市經濟激活廣場空間:
農貿市場門口廣場空間開闊,設計團隊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打造以小吃為主的網紅夜市,成為吸引年輕人的核心引擎。夜市匯聚各地經典地方小吃,如杭州特色酥魚、烤鴨、蔥包燴、溫州燈盞糕、衢州烤餅等,同時引入網紅奶茶、手沖咖啡、精釀啤酒等年輕飲品品牌。夜市攤位采用統一而活潑的視覺設計,搭配暖色串燈、霓虹招牌等氛圍燈光,在夜晚營造出濃厚的市井氣息與青春活力,成為周邊青年下班后聚餐、社交的新據點。夜市與農貿市場內部形成動線貫通和消費互補,白天市場主打生鮮食材,夜晚夜市延續人氣,最大化場地利用效率,創造額外經濟收益。

營業時間全天化:
借助夜市業態,市場實現“早市+日市+夜市”的全時段運營,尤其夜間成為吸引地鐵通勤人群及周邊社區年輕家庭的關鍵時段。夜市不僅延長了市場的營業時長,也顯著提升了整體客流量和經營效益。

交通優勢深化:
以“地鐵口市集”為核心定位,強化出入口與地鐵口的動線銜接,在廣場及入口處設置清晰引導標識,將地鐵客流高效轉化為市場消費客群;同時優化周邊停車配套提示,提升自駕、騎行人群的可達性。
客群需求精準匹配:
除基礎品類外,市場重點引入酥魚、烤鴨、春卷等即時型美食業態,并設置特色熟食區、輕食區,滿足年輕客群對便捷餐飲和體驗式消費的需求。夜市小吃區更以“現場制作、透明加工”為特色,增強觀看性和參與感。

智慧化改造優勢:
在市場中安裝了6臺顯示屏,南門、東門各安裝一塊智能大屏幕和一個觸摸式農產檢測及商品價格查詢平臺,實現攤位信息可視化全覆蓋,為居民創設放心、安心、舒心的購物環境。夜市區域同樣接入智慧系統,提供電子支付、線上點評互動等功能,貼合年輕人消費習慣。

【設計策略(規避難點)】
年輕化場景打造:
采用明亮色調、現代材料與開放式布局,營造整潔明亮、動線清晰的購物環境,契合年輕審美;夜市區域通過特色鋪位設計、品牌化小吃包裝增強視覺吸引力,并結合燈光氛圍營造,成為夜間打卡地標。
動線優化與引導:
一層布局高頻剛需業態(蔬菜、水果、水產),二層集中設置肉類、干貨、熟食等,并通過醒目導視與舒適空間設計引導客流上行。夜市設置于門口廣場,與主市場出入口無縫銜接,形成自然客流交互。
傳統與創新業態融合:
保留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傳統項目如醬菜、殺白禽等,同時引入輕食、精品糧油等新業態。夜市作為延伸板塊,既提供傳統風味小吃,也創新引入符合年輕口味的融合菜品,強化“一場一特色”定位。
【總結】
杭州飛洋設計團隊以“智慧化+年輕化”為核心策略,通過數字化設備全覆蓋、動線科學規劃、場景化業態布局,成功將三鼎農貿市場轉型為集便捷性、透明度、體驗感于一體的現代市集。夜市經濟的注入不僅拓寬了消費場景,更顯著提升市場對年輕客群的吸引力,成為杭州西湖區農貿市場升級“出圈”的典型代表之一,為城市傳統農貿市場改造設計提供了可借鑒的實踐經驗。




